郗氏人口全国排多少位?
当今全国郗姓人口级18万人。342位
姓氏郗,拼音xī、chī,2021年全国总人口约 18 万人,属常见姓氏,在当今中华百家姓最新排名第 342 位,位于薄姓 之后,乌姓 之前。
当今郗姓的主要居住在山东等地。济宁市汶上县杨店乡的郗村有1500余户,大都姓郗;淄博市临淄区辛店镇王朱村,枣庄市山亭区冯卯镇上朱园村和二朱园村,聊城市东昌府区郑家镇前屯村、阳谷县石佛镇郗海村和庞楼村等均有郗姓族人分布。
国保单位“萧城”跟辽国何关系?馆陶县城北迁为何没拿它当县城?
大家好!我是热爱中国历史的小熙,诚心学习交流,敬请批评指正!
——第一个问题:萧城与辽国的关系。
萧城位于山东省聊城市冠县。又称驻马城、歇马城、盔安城,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宋真宗景德元年(公元1004年),契丹萧太后南下入侵中原,一路势如破竹,一气杀到萧城,直接威胁北宋国都汴梁。(萧城离汴梁200多公里)
为与宋军对峙,萧太后在黄河故道北一夜修起一座用来屯兵储粮的城池,就是今萧城遗址。
在交战中。萧太后之弟萧挞因过于傲慢,竟只带十几个骑兵就跑到澶州城下作死巡查,被宋军用"床子弩"射死。萧太后悲痛欲绝。
萧太后见胜利无望,便和宋签了历史上著名的"澶渊之盟"。辽军班师回班,萧城便由此废弃。
萧城四“澶渊之盟”的历史见证。澶渊之盟后,宋、辽在百年内一直和睦相处。
——第二个问题:馆陶县城北迁为何没把萧城当县城?
萧城在旧馆陶县南约2.5公里,而馆陶县是向北迁的,再说这是国家级的重点文物单位,不可能当县城的。
——萧城的传说——杨四郎在萧城被萧太后召为驸马
众所周知,金沙滩一战,杨四郎被俘。金沙滩就在距萧城30公里的金滩镇一带。萧太后见杨四郎相貌堂堂,又武艺超群,便把铁镜公主嫁给了杨四郎。
——介绍一下萧城现状与未来发展。
萧城已有1000多年历史,完全是契丹城池风格,方方正正的,周长约10华里,面积近170万平米。
萧城有四个城门,各城门外又有“扭头门”,是为军事防御所设。比如如南门外的扭头门,城门朝东南开。城墙外的城壕,还有跑马道。
城墙系夯砸而成,每层土厚十三公分,每面城墙各长1300余米。城墙外侧陡峭,敌军无法攀爬;城墙内侧有坡度,守城的士兵可以轻松爬上。
城内有七十二眼“饮马井”、东西两座点将台、磨盘洞、烽火台、及萧太后斩杀战俘的“万人坑”。相传此城是辽军用头盔装土夯成,故又称“盔安城”。
为保护萧城遗址并加以利用,冠县规划近200万平米土地,用以修建契丹马场、点将台、兵车道、城墙、四门、护城壕、烽火台等景点。
本文系“小熙为人人”自媒体原创,敬请指正!欢迎转发!
文中图片均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,谢谢!
感谢对小熙的关注与支持!欢迎在下方评论区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
萧城遗址位于聊城市冠县北馆陶镇东南肖城村,整个村庄就坐落于古城内,进入西城门不远,便是一处处村民院落。据肖城村支部书记介绍,整座古城占地2400亩,肖城村位于古城西部,占地600多亩,现有村民1500多人。“这是一座方方正正的古城,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。虽名叫萧城,但村里没有一人姓萧。”据记载,宋真宗景德元年(公元1004年),辽国雄才大略的萧太后摄政,挥兵南指,牧马中原,为了和兵临澶渊(今河南濮阳附近)的宋军对峙,在此筑土城以屯兵储粮,故将此城称作“萧城”。相传,此城是辽兵用头盔装土,一夜夯成。
萧城,城垣规模宏大,保存完好,是长城以南唯一保存的较大规模的契丹古城。
馆陶县自西汉高帝时置县后,其县城设在今山东冠县东古城,后迁至北馆陶(今属山东冠县)而根据相关文献《金史·地理志》、《续山东考古录》、《历代地理志韵编今释》等记载,馆陶县故城北迁时间既不在隋朝、唐朝,也不在五代和北宋,而在金朝。
这样来讲,萧城作为宋辽澶渊结盟所铸的土城,而辽国又是被金所灭,所以馆陶县北迁时不大可能用这个萧城做县城的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东莞市曙光五金制品有限公司,本文标题:《村里近1500人姓闪_村4000多人姓第五》
发表评论